2025年中国调味品行业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数据显示,基础调味料作为调味品行业的基本盘,规模从 2019 年的 3224 亿元稳步增至 2024 年的 3716 亿元,但增速明显放缓,2023 年甚至出现“零增长”,市场渗透饱和。基础调味料的增长依赖高端化升级(零添加酱油、有机醋)和场景创新(预制菜专用调味汁),但同质化竞争与成本压力制约利润空间,行业进入“存量优化”阶段。

酱油作为基础调味料的代表,2024 年市场规模达 1041 亿元,占基础调味料的 28%,是中式烹饪的刚需品。但作为成熟期行业,酱油消费市场逐渐饱和,五年复合增长率仅为 2.3%,显著低于调味品行业 4.5% 的整体增速。不过,头部企业靠“零添加/有机”高端产品突围,预计未来截至 2029 年,中国酱油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31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提升至 4.7%。

蚝油作为基础调味料的另一重要品类,2024 年市场规模为 115 亿元,2019 年至 2024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5.8%,预计 2024 年至 2029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7.7%。蚝油正从粤菜专属调料向全国化品类转型,北方家庭渗透率从 2019 年的 12% 升至 2024 年的 22%,预计 2029 年达 35%,成为 7.7% 复合增长的核心动力。

复合调味料以其技术颠覆和便利性,成为调味品行业的新引擎。从 2019 年的 857 亿元跃升至 2024 年的 1265 亿元,年复合增量率达 10.2%,是基础调味料的 2.5 倍,贡献行业增量的 62%。

固态料包成为主导,推动餐饮工业化、“去厨师化”,而功能化和地域化创新持续激活 C 端需求。未来竞争核心在于技术壁垒与场景定制能力。

2024 年,复合调味酱占复合调味料的约 19.9%,酱油制品则占复合调味料的约 15.9%。其中固态品类以 53.3% 占比主导复调市场,印证“去厨师化”革命的深化。液态调味料与复合调味酱合计不足 47%,尤其调味酱份额,对比 2019 年 56%,五年缩水近半。主因固态料包对传统酱汁的效率碾压,近年市场上出现冻干粉替代浓缩鸡汁的现象,液态复合调味料面临被固态料包替代风险。

2005至2023 年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呈现规模化跃迁,行业进入资本驱动的集约扩张期。连锁餐饮门店总数从 7578 家飙升至 64693 家,激增约 8.5 倍,尤其 2020 年后增速陡升。连锁品牌集中化,连锁店数从 300 家增至 970 家,单品牌平均门店数从 25 家升至 67 家,头部效应凸显。

大型连锁餐企推动调味品企业建立直达后厨的供应体系。单店年均调味品消耗约 3至5 万元,64 万家门店形成 200至300 亿元级刚需市场。连锁餐饮需确保全国门店口味一致,催生复合调味料需求(如黄焖鸡酱汁、火锅底料),推动企业研发预制调味包。连锁餐饮不仅扩大了调味品基础销量,更通过需求端标准化、场景化、定制化三重拉力,倒逼行业从“传统酿造”转向“食品工业化解决方案”新赛道。

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增长受到多维度因素的驱动。饮食文化多样与消费需求多元驱动调味品多品类发展。中国地域饮食差异大,菜系和烹饪习惯丰富,为调味品多元化提供空间。生活水平提升使消费者对饮食健康、口味、包装等需求细化,如分场景选酱油;健康关注带动有机、减盐产品发展,推动调味品种类丰富。

餐饮连锁化率从 2019 年的 13.3% 升至 2024 年的 22.0%,仍有提升空间。连锁餐饮需求大,推动调味品企业规模扩张,且对标准化、定制化调味方案需求高,具备相关能力的企业能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分销渠道多元化释放潜力。线下渠道因便利和覆盖广仍主导调味品销售,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新兴渠道则提供多元触达方式。企业借新兴渠道拓客,在线采购平台为企业客户带来便利,结合新媒体营销,多元渠道释放消费增长潜力。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