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中国户外运动正处在爆发前夜。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全国户外运动参与率约 30%,虽仍处发展初期,但增长势能已充分显现。2024 年中国户外消费市场规模达到 1900 亿元,增速是运动行业整体大盘的 1.3 倍,成为体育消费领域的核心增长极。
户外用品在运动用品中的份额已提升至 42%,成为运动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国品牌户外鞋服表现亮眼,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7.4%,国货与国际品牌在市场中形成多元竞争格局。
户外运动已形成清晰的圈层渗透特征,呈现 “距离越远、进阶越高、预算越足” 的规律。户外场景可以划分为城市近郊、山野户外、水域户外、冰雪户外四大圈层,不同圈层对应着差异化的用户群体与消费行为。
城市近郊是入门者的首选阵地。露营、骑行、城市徒步等低门槛项目在此聚集,这类运动对装备要求相对基础,消费多与周末出行计划直接挂钩。数据显示,初阶玩家数量占比最高,他们通常先确定出行地点,再匹配适合的运动项目,消费决策更偏向实用性与场景适配性。
随着运动经验积累,用户开始向更远圈层拓展。山野户外的徒步、登山,水域户外的溯溪、潜水,以及冰雪户外的滑雪、冰攀等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进阶玩家。这部分群体消费力显著提升,更愿意 “为项目买单”。先选定心仪的运动,再主动寻找匹配的场地。以冰雪户外为例,每年有大量 “候鸟式滑雪爱好者”,为了抢占开板先机,不惜跨城甚至跨国前往阿勒泰、阿尔卑斯等顶级雪场。
这种圈层进阶直接反映在消费上。从城市近郊到冰雪户外,装备预算呈阶梯式增长,专业度要求也不断提升。冲锋衣的防水等级、登山鞋的抓地性能、滑雪服的保暖指数等专业参数,逐渐成为进阶用户的核心关注指标。
80%,这一数据清晰勾勒出 Z 世代在户外运动中的主导地位。作为数字原生代,他们不仅是参与主力,更成为消费核心,展现出 “购买力强、忠诚度高、周期长” 的鲜明特征。
Z 世代的消费实力远超预期。近六成户外用户年消费金额超过 8000 元,而 “入坑”1 年以上的用户中,人均消费过万元的人数较新手期实现翻番。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消费持续性:96% 的用户明确表示未来会继续在户外装备上投入,其中 27% 计划加大开支,主要用于装备升级与专业度提升。
品牌忠诚度是 Z 世代消费的另一大特点。超过 30% 的用户会一次性购买同品牌的整套装备,从服装到鞋履再到配件,形成 “品牌全家桶” 消费习惯。这种忠诚度源于对产品功能性与设计感的双重认可,也推动品牌实现从单品热销到全系列增长的突破。
性别与年龄差异造就了多元的运动偏好。男性在户外运动参与者中占比更高,达到 69%,但在 “只购买户外用品” 的群体中,女性比例反而更高。女性用户更注重装备的场景融合性,喜欢将户外穿搭融入日常通勤,功能性与美观度兼具的产品更受青睐。年龄分层同样明显:Z 世代偏爱跑酷、滑板、潜水等挑战类项目,追求刺激体验;80 后、90 后则更青睐垂钓、露营、溯溪等松弛感运动,享受自然与休闲的平衡。
用户的多元化需求还体现在运动项目的 “跨界” 上。数据显示,一个户外玩家平均拥有 2.8 项户外爱好,呈现 “一专多能” 的特征。他们通常从骑行、徒步等低门槛项目入手,积累经验后逐步尝试滑雪、冲浪、攀岩等硬核项目,超 50% 的用户已将这些高阶项目列入愿望清单。
Z 世代的消费决策正在重塑行业规则。他们早已不是盲目跟风的 “小白”,而是成长为 “专业级买手”,64% 的用户会先深入研究对比商品的功能特性再决定购买,对产品本身的关注甚至超过品牌。
功能性是所有消费决策的基础。在鞋服类产品中,78% 的用户将功能性放在首位,防水、透湿、耐磨等核心指标直接影响购买选择;装备类产品中,75% 的用户会重点考量价格与功能的适配性。但功能性并非全部,”功能性美学” 已成为新趋势,户外装备的功能与美学边界正在消失,既专业又好看的产品才能真正打动年轻用户。
这种消费逻辑直接催生了 “大单品” 时代的提前到来。近 90% 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认为,户外品牌应该有代表性的出圈款,经典单品成为品牌最好的 “广告牌”。
“大单品” 的生命力远超短期爆款。许多户外单品上架两到三年后仍保持稳定销售,实现从 “新品即爆品” 到 “爆款变长销” 的跨越。这种长周期热销,既源于产品本身的硬实力,也得益于用户口碑的持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