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数据显示,小红书母婴人群已突破 1.1 亿,同比增长 38%,其中双 11 期间搜索人数同比暴涨 68%。
小红书的流量逻辑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呈现 “信息流早放量、搜索场晚高峰” 的双场域特征。信息流场域从 10 月开始全面放量,9 月蓄水期投放成本比爆发期低 30% 以上。搜索场域则是另一番节奏:9 月底流量开始攀升,双 11 期间会出现多次流量峰值。
数据显示,双 11 期间小红书母婴搜索用户中,早阶人群占比超 50%,其中 0至6 月阶段用户增幅高达 668%。这些初次接触母婴产品的用户,正是品牌建立长期信任的关键。
高消费人群占比已升至 30%,他们不再只看价格,更愿意为 “专业度”“场景适配性” 买单。
细分品类的爆发点藏在场景里。有四大核心增长赛道,每个赛道都有明确的数据支撑。
婴童洗护稳坐头把交椅,面霜、身体乳需求领跑,秋冬季节搜索量环比增长 210%。新成分和场景化需求凸显,含神经酰胺、植萃的产品更受青睐,户外场景相关洗护用品搜索量同比增 187%。
孕产类目需求高位运行,孕妇水乳、待产包常年高热,更关键的变化是妈妈情绪价值需求激增,孕期情绪相关搜索暴涨 367%,主打 “舒缓情绪” 的孕妇香薰、睡眠枕等产品快速破圈。
喂养品类走向精细化,储奶袋、口水巾等基础用品需求稳固,分阶喂养成为新趋势。0至6 个月、7至12 个月、1至3 岁的喂养工具搜索词差异显著,品牌需针对性布局产品矩阵。
母婴小家电刮起 “一站式购齐” 风,辅食机、温奶器等组合套装搜索量同比增 154%。这类产品的深度攻略类内容转化效果最佳,带 “选购指南” 标签的笔记点击率比普通笔记高 42%。
“现在的宝妈不是在刷小红书,就是在去刷小红书的路上。” 某母婴品牌运营总监坦言。但想在海量内容中突围,必须掌握 “精选 SPU – 人群运营 – 买点优化 – 高效渗透 – 生意度量” 的五步法精细化运营策略。
盲目铺产品等于浪费弹药。SPU(标准化产品单元)选择要精准匹配用户需求节奏:分季节布局,分年龄覆盖,分场景补位。
传统的广撒网模式早已失效,反漏斗模型才是高效之道。具体做法是:以品牌,品类核心人群为原点,向外辐射至泛人群;同时结合一方数据排除已购用户,避免重复投放。
“护脊推车” 不如 “避免宝宝歪脖子的推车” 打动人心。母婴用户对抽象功能不敏感,必须将卖点转化为场景化需求。
投放节奏和内容类型要跟着大促节点走。蒲公英预算应 “前高后低”:蓄水期重点铺 KOC、素人种草笔记,用真实体验建立信任;爆发期侧重转化型内容,加大 KOL 投放力度。
搜索场域的词性占比也要动态调整:预热期以品类词为主,占比 70%;爆发期加投品牌词,占比提升至 40%,抢占用户决策最后一环。
内容形式上,图文笔记更受母婴用户喜爱,在种草阶段占比 70%-75% 最佳。带 “真人实测”“开箱体验” 标签的图文笔记,互动率比视频笔记高 28%,因为宝妈们更习惯 “边看边记” 做功课。
双 11 的效果不能只看当天销量。调研建议,品牌需关注 90 天内的长效 ROI,因为母婴用户决策周期长,很多种草会在大促后转化。某母婴小家电品牌数据显示,其双 11 期间的种草内容,在 12 月仍带来 30% 的转化增量。
同时要善用一方数据验证效果,通过对比种草前后的搜索量、进店率、复购率等指标,判断营销动作的实际价值。
“种草不是终点,让用户下单才是。” 平台通过 “外溢 + 直达 + 闭环” 三大链路,打通从内容到生意的全路径,帮品牌把流量变成真金白银。
小红书闭环电商内,不同品类表现差异明显:婴童洗护、水杯等成熟品类复购率超 60%,小家电、哺乳用品增速最快,同比增 189%。
“商笔 + 店播” 的联动模式是闭环增长的核心。品牌需保持常态化店播,每日开播 3至4 小时,同时精细化运营商业笔记,每篇商笔都附带 “立即购买” 按钮,聚焦单一产品的场景化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