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Q1中国AI汽车产品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 AI 汽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AI 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汽车行业的每一个角落。从辅助驾驶到智能座舱,从高端豪华车型到亲民经济车型,AI 汽车产品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消费者的选择也更加丰富多样。

在当下的汽车市场,辅助驾驶功能已成为 AI 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头部车企纷纷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角逐,技术体验不断触及新高度。目前,部分高端车型已实现了“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贯通,车辆能够自主完成从停车位出发,驶入公共道路,再到抵达终点停车位的全过程。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用户体验的质变。

基础辅助驾驶功能正在加速普及,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无论是高端车型还是中低端车型,都在纷纷搭载辅助驾驶功能。2025 年 2 月之后,多款经典燃油车也计划推出辅助驾驶版本,传统豪华品牌也开始重视这一领域,曾经被忽视的细分市场如今成为新的增长点。

在辅助驾驶功能的普及过程中,呈现出两大明显趋势。一方面,高价车型优先享受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头部车企通常会在高价位的车型或版本上率先推出更高等级的辅助驾驶能力,并且这些车型能够更早地通过 OTA 更新升级辅助驾驶算法。一些豪华品牌的高端车型已经具备了接近 L3 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而这些功能往往需要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才能享受。

尽管高阶辅助驾驶功能需要更高的硬件成本和研发费用,但部分车企为了降低使用门槛,吸引更多用户,选择将辅助驾驶功能作为全系标配,不再额外收费。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还能为车企积累更多的数据,加速算法的迭代升级。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趋势背后,实际上是商品经济和人工智能两大底层原理的共同作用。从商品经济的角度来看,“价值决定价格”是核心逻辑。高阶辅助驾驶功能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高的价值,因此消费者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价格。车企通过在高价车型上优先推出高阶辅助驾驶功能,能够更好地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数据驱动算法”是关键。辅助驾驶作为 AI 在车端的重要应用,其算法的迭代速度和能力与数据规模密切相关。车企通过降低辅助驾驶的使用门槛,吸引更多用户使用该功能,从而获取更大规模的高质量数据,加速算法的进化。如果使用成本过高,会阻碍用户使用辅助驾驶功能,进而抑制算法的迭代升级,最终影响产品的竞争力。

在辅助驾驶功能的使用成本方面,目前市场呈现出不同的分级。部分车企选择将城区 NOA 功能作为全系标配,消费者无需额外支付费用即可享受该功能。但也有车企采用软件收费模式,消费者需要以订阅或买断的方式额外付费才能使用辅助驾驶功能。这种收费模式的价格通常在 3000至64000 元之间,主要集中在 20 万元及以上的中高端车型。

这种收费模式的背后,是车企对于成本和收益的权衡。高阶辅助驾驶功能需要更强大的硬件支持,如激光雷达、高性能芯片等,这些硬件成本的增加会直接影响整车的售价。研发人员的开支、云端训练算力等也是车企需要考虑的成本因素。因此,部分车企选择通过收费的方式来平衡成本和收益。

根据 2025 年第一季度新上市的 AI 汽车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 5至10 万级市场中,暂无五星辅助驾驶产品,四星辅助驾驶产品也较为稀缺,三星和二星辅助驾驶产品占据了主流。例如,海鸥辅助驾驶版、海豹 05 DM-i 等车型,虽然价格亲民,但在辅助驾驶能力上仍有待提升。

在 10至20 万级市场中,竞争开始加剧。2025 款小鹏 G6、丰田铂智 3X 等车型凭借其先进的辅助驾驶技术和相对合理的价格,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选择。这些车型不仅具备了高速 NOA 和城区记忆 NOA 功能,还通过 OTA 更新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20至30 万级市场则是高端辅助驾驶功能的主战场。Model Y 焕新版、汉 DM-i、唐 DM-i 等车型纷纷推出了具备城区 NOA 功能的版本,部分车型还配备了激光雷达等先进硬件,进一步提升了辅助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 30至40 万级和 40至50 万级市场中,五星辅助驾驶产品开始崭露头角。方程豹 8 无人机版、腾势 N9、翼真 L380 等车型不仅在辅助驾驶能力上达到了顶尖水平,还在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其他领域进行了深度融合,实现了整车的智能化升级。

50 万及以上市场则是豪华与科技的完美结合。2025 款问界 M9、仰望 U7、蔚来 ET9 等车型不仅具备了五星辅助驾驶能力,还在设计、性能、舒适性等方面达到了极致,成为了市场上的标杆产品。

目前,行业正在致力于打通整车全域,将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和智能网联等功能进行深度融合。物理层的电子电气架构正在走向集中式,算力层也出现了“舱驾一体”的趋势,底层软件开始出现整车全域 OS,上层应用如 VLA 这类打通了视觉、语言和行为的模型也已经上车。

这种跨域融合的模式将为用户带来更加无缝的智能体验。车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功能模块的组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智能整体。用户可以在车内通过语音、手势等多种方式与车辆进行交互,车辆能够根据用户的意图和环境信息,自主地调整驾驶模式、座舱环境等,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出行。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