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先看一组数据,2024年,中国多晶硅产量达到182万吨,同比增长23.6%;硅片产量约753GW,同比增长12.7%;电池片产量约654GW,同比增长10.6%;晶硅组件产量达到588GW,同比增长13.5%。这可不是普通的增长,这是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弯道超车”的加速度。
再看看新增装机容量,2024年全国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277.57GW,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超过880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在光伏产品的制造上领先,更是在光伏的应用场景上“大展拳脚”。从广袤的沙漠戈壁到城市的高楼大厦,从偏远的山区到繁华的工业园区,光伏的身影无处不在,它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
技术,是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中国光伏产业在技术上可谓是“多点开花”。n型TOPCon电池片行业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5.4%,HJT电池片行业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5.6%,XBC电池片行业平均转换效率更是高达26.0%。
而且,中国光伏产业不仅在电池效率上有所提升,在生产成本上也在不断“瘦身”。以多晶硅生产为例,2024年还原电耗降至41.5kWh/kg-Si,综合电耗降至54.5kWh/kg-Si,水耗降至60.0kg/kg-Si,综合能耗降至7.4kgce/kg-Si。
在光伏产业的“江湖”里,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版图”。从产业链来看,中国光伏产业涵盖了多晶硅、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薄膜、逆变器、系统、新型储能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的“龙头”企业,它们相互协作,相互竞争,共同推动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在多晶硅环节,2024年棒状硅市场占比为85.6%,颗粒硅占14.4%。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认可,颗粒硅的市场占比有望继续提升。而在硅片环节,单晶硅片(p型+n型)市场占比已接近100%,其中n型单晶硅片占比增长至72.5%,成为市场的“新宠”。这说明中国光伏产业在市场选择上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让产品更符合市场的需求。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作战。从上游的多晶硅生产到下游的光伏系统安装,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上游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为中下游企业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原材料;中游企业不断提升电池片和组件的转换效率,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下游企业则通过优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让光伏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各种应用场景。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也成为了其不可或缺的“稳定伙伴”。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约为42GW,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在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中功率占比约96%,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储能技术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光伏电力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还提高了光伏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
而且,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未来储能系统将在光伏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它们将像“能量银行”一样,存储多余的光伏电力,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光伏电力能够更加稳定地供应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