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数据显示,北斗兼容型芯片累计出货量已近 23 亿片。从智能手机到无人机,这些芯片成为 “北斗感知” 的核心器官。更关键的是,系统已构建起 “本体 + 融合” 的独特技术体系,为高精度应用筑牢根基。
2024 年新增 6 项北斗国家标准,海外专利申请持续推进,累计专利申请量超 12.9 万件,保持全球领先。政策托底加标准护航,让企业创新有方向、市场拓展有底气。
北斗产业正形成 “集团军作战” 格局。截至 2024 年底,相关企事业单位达近 2 万家,从业人员近百万,产学研用联动创新态势明显。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2024 年国内 2.94 亿部智能手机出货量中,2.88 亿部支持北斗定位,安装率高达 98%。打开地图软件,99% 以上城乡道路的车道级导航,都来自北斗的精准赋能,日均位置服务超 1 万亿次。
共享出行更离不开北斗。全国近 2000 万辆共享单车,北斗安装率接近 100%,精准停放、高效调度全靠它。而短报文公众商用试验获批,让手机在无信号区也能紧急通信,给户外安全加了层 “防护网”。
交通运输是应用主战场。累计超 3000 万台套北斗终端覆盖营运车、船舶、飞机等,其中交通运输行业终端超 1350 万台套。低空经济里,191.6 万架无人机装了北斗,占比 88%,成为飞行安全核心支撑。
更细分的场景里,北斗作用凸显:吉林高速用 “北斗 + 光纤” 监测边坡安全,西双版纳靠北斗传输偏远地区气象数据,甘肃地震中无人机凭北斗定位开展救援。这些应用正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北斗已从 “中国的北斗” 变成 “世界的北斗”。其服务覆盖 140 余个国家和地区,与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推进兼容共用,还和南非、尼日利亚等签署合作文件。
国际话语权持续提升。中国积极参与卫星导航国际标准制定,通过论坛、培训等活动扩大影响力,让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兼容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