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人形机器人,这一曾经仅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概念,如今正悄然走进现实世界,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炙手可热的焦点。2025 年,站在科技发展的新风口,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有望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
人形机器人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具备了类人的感知交互能力、肢体结构和运动方式,能够快速融入人类设计的各种环境。这意味着,无论是简单重复的劳动,还是危险场景中的任务,亦或是复杂技能场景的辅助,人形机器人都有望大显身手。业界甚至认为,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新终端,形成新的万亿级市场。
从技术角度来看,人形机器人主要由“大脑”“小脑”和“肢体”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大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赋予了机器人任务级交互、环境感知、任务规划和决策控制能力;“小脑”则通过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了复杂环境下的运动控制;而“肢体”集成了人体运动力学、机械结构设计、新材料、传感器等诸多技术,能够完成高动态、高爆发、高精度的运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正加速发展,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美国的特斯拉、Figure AI、波士顿动力等公司已成为国外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第一梯队,其产品智能化水平和综合性能较高,部分产品已步入场景测试阶段。
国内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采用“整机集成、关键零部件自研”的路线,国内企业快速推进整机产品迭代,已发布数十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具备较为稳定的行走、跑跳、站起等基本功能,在技术方面与国外无明显代际差异。
人形机器人的潜在应用场景极为丰富,全面覆盖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生产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未来的劳动力短缺。在汽车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可用于装配底盘、打螺丝等,提升工厂智能化水平,实现复杂工业场景的无人化生产。在物流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灵活地在货架间移动,精准定位和抓取货物,实现智能拣选和搬运。在家庭和商业服务领域,人形机器人能提供家政、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成为陪伴型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还可以在医疗健康、安防巡逻、危险作业、灾害救援等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正在持续优化发展。产业链上游包括减速器、电机、丝杠、控制器和传感器等硬件组件,以及相关的软件系统。中游则是人形机器人本体的研发设计与制造,目前正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下游应用领域则涵盖了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家庭服务、商业服务、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核心零部件的技术选型也在持续探索,产业链仍在不断构建和优化中。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成为融资热点,受到各界资本青睐。2014 年到 2024 年第 3 季度,涉及我国人形机器人企业投融资事件共 176 起,占全球 40%,投融资金额超 55 亿美元,占全球 52%。美国的相关投融资事件也较为活跃,涉及人形机器人企业投融资事件共 106 起,占全球 24%,投融资金额超 34 亿美元。这些资本的注入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还具有显著的外溢效益,与多产业相互促进。在人工智能方面,人形机器人与多模态大模型协同发展,促进了训练和仿真平台的开发,并与自动驾驶等产业共享底层技术。在机械工程方面,人形机器人推动了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伺服系统的进一步升级。在电子工程方面,推动了电子皮肤的加速发展。人形机器人还促进了机械臂、机械手等产品的创新,并与机械狗、机械鱼等其他产品融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