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报告

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公众号『行业报告智库』阅读原文或点击菜单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从无人机到“飞行汽车”,从城市空中交通到智慧物流,低空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瞩目的新兴战略产业。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5059.5亿元,预计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2030年更是有望突破2万亿元。

低空经济的产业链条涵盖了从上游的低空保障基础设施,到中游的低空制造,再到下游的低空运营及飞行服务。上游的空管系统、飞行基地等基础设施,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中游的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机等低空飞行器的设计、研发和生产,构成了低空经济的核心支撑;下游的低空运营及飞行服务,则是低空经济持续规模发展的关键。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提出到2025年eVTOL实现试点运行;2024年,《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更是明确了低空经济的万亿级市场规模目标。这些政策不仅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赋予了其战略新兴产业的地位。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空域管理和基础设施的支持。2023年12月,民航局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将空域划分为管制与非管制两类,低空空域逐渐放开。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已有9个地区完成城市低空载人航线首飞,其中7个城市采用eVTOL飞行。通用机场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末已达451个,但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低空制造是低空经济的核心环节。无人机作为当前低空经济的主力机型,2023年市场规模已超千亿。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则被视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动化、智能化的特点使其在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上更具优势。据预测,到2035年全球eVTOL保有量将达到26,000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00亿美元。

但eVTOL的发展仍面临技术瓶颈,尤其是电池技术。当前,传统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难以满足eVTOL的理想要求,固态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头部企业正在加速布局,推动电池技术的突破。

低空运营是低空经济的最终落脚点。目前,低空经济的商业化应用主要集中在郊区、乡村等空旷区域,农林作业、工业巡查、物流运输等领域已初具规模。随着政策放开和技术进步,低空经济正逐步进入“进城载人”的新阶段。eVTOL的适航取证正在加速推进,一旦完成认证,将大大加速商业化布局。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竞争。深圳、北京、上海凭借其政策、技术和产业基础,成为低空经济的领跑者。深圳的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的70%,工业级无人机占50%,已集聚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1700余家。北京和上海则在飞行器研制、通导遥装备、信号控制等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成都、西安、沈阳等传统航空工业重镇也在加速布局。成都作为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聚焦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引入了吉利科技、国星宇航等龙头企业,加速低空经济的产业化进程。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